菲恩生物 | 关税重压、国产突围,守护您的科研之路!

近期,全球关税政策调整,进口生物试剂价格暴涨,不少实验室陷入“成本焦虑”——采购预算翻倍、实验进度受阻、质量控制风险上升。难道只能被动承受?国产试剂的崛起,正成为破局关键!作为深耕科研试剂领域的国货品牌,菲恩生物以自研原料、严苛品控、亲民价格为核心发展方向,为科研客户打造“零妥协”的试剂产品。

热点聚焦!胃癌标志物及其检测方式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中国呈现地域性差异,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南方。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随着饮食习惯改变、工作压力增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呈年轻化趋势。胃癌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但以胃窦部最为常见。大多数为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相似,导致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全球每年约有990,000人被诊断为胃癌,738,000人死亡,胃癌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和第二大致死癌症。其发病率在不同性别、国家和种族间差异显著,东亚、东欧和南美地区的发病率最高。

重磅干货!一文轻松看懂流式结果图

流式细胞术整合了流体学、光学、电子及数据分析技术,用于高效分析和分选单细胞等微观粒子。通过检测荧光标记的细胞,在高速流动中逐一量化,并将数据数字化储存。该技术能够依据细胞的物理和荧光特性,从复杂的细胞混合物中精准区分并定量不同的细胞亚群,提供详细的细胞组成信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与临床诊断领域。

结直肠癌常见11种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且为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尤其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尽管50岁以上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5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却在上升。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环境因素(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均可能导致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增加。结直肠癌(CRC)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常见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随着病灶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排便习惯和粪便形状的改变、腹痛、直肠或腹部肿块,以及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性症状。

干货!流式细胞术中小鼠特有细胞的标志物如何选择?

在查阅文献时,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鼠特有的标记物,如F4/80、NK1.1、CD90.1/CD90.2、CD45.1/CD45.2等。这些标记物的出现可能会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小鼠使用某些特定的指标,而有的则使用其他的呢?这些指标到底该如何选择?小鼠CD16/32表面的Fc受体又是什么?在实验中又该如何进行封闭?今天的流式细胞术课堂,小编带大家一起深入解答这些问题。

热研!铜元素在铜死亡中所扮演的角色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细胞呼吸、抗氧化反应和神经递质合成等重要生物过程。铜的平衡对细胞和器官健康至关重要,但过量铜离子可能引发毒性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2022年3月,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提出“铜死亡”(Cuproptosis)的概念,首次揭示铜离子通过破坏脂酰化的三羧酸循环蛋白,引发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衰竭,导致细胞死亡。该研究表明,铜死亡是一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机制,与传统的凋亡、坏死和自噬不同。自铜死亡概念提出后,该领域的研究迅速扩展,如今已成为细胞死亡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研究人员正深入探究铜元素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流式实验必备!常见组织样本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下)

众所周知,实验的成功往往依赖于高质量的样本制备,对于流式细胞术而言,制备单细胞悬液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为了进行有效的流式分析,必须将组织分解成单个细胞,并尽可能保持细胞的基本特性和生物学功能。在前文中,小编已经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组织样本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本文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更多相关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细胞自噬发生机制及其检测方式

自噬是细胞将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并通过溶酶体的消化降解来清除这些物质的过程。作为一种自我降解的机制,自噬在细胞内普遍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清除代谢废物和提供能量支持细胞正常功能方面。

特别推荐!类器官培养细胞因子

类器官(Organoid) 是来源于机体自身的组织或干细胞, 通过体外3D培养技术,可分化和自组织形成具有人体相应器官的部分特定功能和结构。由于类器官具有人源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正常或疾病状态下体内器官特性,在体外长期扩增中具有基因组稳定性,并能够形成活体生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体外模型。目前,利用类器官模型结合新兴的基因编辑、器官芯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等,能够突破传统模型的瓶颈,在器官水平上为疾病模型的建立、药物研发、精准医疗以及再生医学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产品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