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白细胞介素-27: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宠
白细胞介素-27 (IL-27)是一种属于 IL-12 家族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由p28和EBI3两个亚基组成。IL-27 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主要在巨噬细胞、炎性单核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树突细胞中表达,在浆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也有表达。IL-27的受体IL-27R由细胞因子结合蛋白α亚基(IL-27Rα/Wsx-1)和信号转导蛋白β(gp130)亚基组成,IL-27Rα在T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在B细胞、巨噬细胞中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
李经理 QQ:2217326995
江苏、上海
王经理 QQ:3495998903
北京、天津、河北
史经理 QQ:2514234083
四川、重庆、云南
付经理 QQ:3303451453
河南、湖北、湖南
沙经理 QQ:2673025900
广东、广西、海南
张经理 QQ:206045571
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王经理 QQ:811187252
陕西、山西、甘肃、宁夏
冯经理 QQ:3851682396
浙江、贵州
常经理 QQ:3338912448
安徽、江西、新疆、青海、西藏
徐经理 QQ:3851606251
福建
技术支持
18064071591(ELISA试剂盒); 18572825312(蛋白);13164171030(抗体)
白细胞介素-27 (IL-27)是一种属于 IL-12 家族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由p28和EBI3两个亚基组成。IL-27 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主要在巨噬细胞、炎性单核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树突细胞中表达,在浆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也有表达。IL-27的受体IL-27R由细胞因子结合蛋白α亚基(IL-27Rα/Wsx-1)和信号转导蛋白β(gp130)亚基组成,IL-27Rα在T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在B细胞、巨噬细胞中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
核辐射主要是由放射性同位素的释放引起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会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粒子辐射或电磁辐射,引起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基因突变、癌症、生殖问题以及免疫系统受损等。
自噬(autophagy)是由 Ashford 和 Porter 在 1962 年发现细胞内有“自己吃自己”的现象后提出的,是指从粗面内质网的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双层膜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成分形成自噬体(autophagosome),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
胸腺素 beta 4(thymosin beta 4,Tβ4),一种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量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内多种组织与细胞中。作为人体内主要的肌动蛋白调节分子之一,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在组织再生、重塑、创伤愈合、维持肌动蛋白平衡、肿瘤发病与转移、细胞凋亡、炎症、血管生成、毛囊发育等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神经内科陆正齐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utophagy(IF13.391)发表了题为“FOXP3+ macrophage represses acute ischemic stroke-induced neural inflammation”的最新原创性研究。研究发现,FOXP3+巨噬细胞可以抑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神经炎症。
10月23日,中山大学肿瘤中心鞠怀强、徐瑞华团队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The liver microenvironment orchestrates FGL1-mediated immune escape and progression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FGL1在促进转移性肿瘤进展中的关键作用和翻译后调控机制,突出了TAM-OTUD1-FGL1轴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内质网是细胞内除核酸以外的一系列重要的物质, 如蛋白质、 脂类(如甘油三酯) 和糖类合成的基地。依据内质网膜外表面是否有核糖体附着,通常将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和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两种基本类型。
溶酶体是真核细胞中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内体是膜包裹的囊泡结构,内体的主要特征是酸性的、不含溶酶体酶的小囊泡。根据细胞内吞作用的不同时间阶段分为初级内体(early endosome),次级内体(late endosome),以及再循环内体(recycling endosome),并可被如GTP结合蛋白rabs等蛋白标记而区分,并且此三种内体在形态上也有不同。一旦在内吞作用中的囊泡被释放,它们首先与初级内体融合,之后再成长为次级内体并与溶酶体融合,之后被降解或再循环到细胞膜。